服务家园理念新,风烟一路为乡邻。
排忧解困情如火,致富扶贫志比春。
爱字当头冰雪化,誓言刻骨气神纯。
和谐社会繁荣景,美德传承励后人。
在社区为民服务工作中,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水西社区党支部书记喻朝芬坚持“诚心、热心、贴心、用心、细心、恒心”的六心服务理念,爱岗敬业,无私奉献,一年365天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工作。她坚持以人为本,时时、事事、处处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,把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为促进社区和谐,社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政策传达为要事
今年68岁的喻朝芬,1999年从贵州省黔西县农机局退休后放弃了高薪聘用的会计工作,全票当选为水西社区党支部书记。上任的第一天,她就为自己定下了“规矩”:忠实践行党的政策,做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;及时传达党的福音,做一个群众满意的服务员。
她是这样理解的:党的深厚恩情需要及时、准确地传达给群众,帮助他们了解政策,享受发展成果;带动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,凝心聚力,共创美好未来。
喻朝芬结合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,将党的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编写成通俗易懂的语言,通过办墙报、印发宣传册、谱写歌曲传唱等方式使之深入人心。10多年来,她编写了《家庭文明建设三字经》、《只因党的恩情多》、《首首赞歌献给党》、《永远跟党不动摇》、《幸福小康有奔头》等10余首朗朗上口的诗歌,谱写了《人心永向共产党》、《社区人民爱唱歌》等歌曲,既广泛宣传了党的惠民利民政策,又反映了社区群众爱党拥护党的心声。
她还身体力行参与宣传解读,参加花灯舞蹈队,在社区开办的“妈妈学校”当老师,到困难群众家里访贫问苦等。2011年9月,她作为毕节试验区模范代表到各县(区)作巡回报告;2012年4月,她结合实际自编快板书《喻妈妈颂“母亲”》,亲自参与演说宣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,并将相关知识印制成宣传卡片发放到每家每户。《喻妈妈颂“母亲”》视频还通过网络视频迅速走红,点击率已逾400万次。
群众点滴皆大事
喻朝芬是社区群众最爱的“喻妈妈”。她说,无论是“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”,还是“中国十大杰出母亲”、“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”,都比不上那一声“喻妈妈”来得安逸。
作为家里培养出一个博士、两个硕士、一个学士的妈妈,喻朝芬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,为社区群众倾注了全部的爱和热情。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,她用的是“一张笑脸相迎,一杯热水相递,一句问候您好,一张凳子请坐。”化解矛盾纠纷,她用的是“公心、爱心、热心、细心、耐心”。为群众排忧解难,她常常亲力亲为,件件不遗余力。
2008年冬天,黔西县遭遇了百年难遇的雪凝灾害,社区不少群众面临断水断炊等困难。喻朝芬一面组织人员调查统计灾情,一面组织抗灾救援队伍为困难群众送煤、米、油等生活用品。她刚刚获得的1万元劳动模范奖金,也全部用来购买救灾物资送到困难群众手中。她走遍了社区3680户群众,用来套在鞋上防滑的袜子就用去17双。
2009年,北正街一群众家里因电线短路失火,经济损失较大,生活面临困难。喻朝芬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捐赠物资,及时将这一情况上报民政部门申请救助,帮助他们渡过难关,重建家园。
2010年,喻朝芬将自己深入群众家中了解到的社情民意撰写成20多篇调查报告,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,解决了不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;2011年,她吸收外地先进经验成立了社区“爱心超市”,除了自购部分生活用品平价销售给困难群众外,每月还将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进行合理分配,送到困难群众家中。
有人想不开想跳楼了,她去谈心交心,帮助重拾生活信心;有残疾人姐弟想创业需要扶持,她去联系帮扶,帮助开办了残疾人按摩中心;有夫妻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闹矛盾,她多次去调解并协调贷款,帮助这对夫妻当上了老板,走上了富裕道路。
和谐共建喜乐事
水西社区成立有花灯队、腰鼓队、快板队、文琴戏表演队等多支文艺宣传队伍,设有棋牌室、图书阅览室、乒乓球锻炼室等群众休闲娱乐场所。每天早晨和傍晚,社区内到处都有锻炼的、散步的、下棋的群众,对于这种其乐融融的情景,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。
针对社区帮教对象多、独生子女多、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多等特点,社区开办有“妈妈学校”,社区志愿者、离退休老干部、在职员工都可成为学校的义务老师,喻朝芬是这所学校的“名誉校长”兼辅导员。在大家的帮教下,社区内77名吸毒人员都戒脱了毒瘾,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。吸毒青年刘某是喻朝芬的帮教对象,如今他已成为资产达数百万元的个体户,并连续三年被评为社区先进青年。在喻朝芬的感化带动下,刘某还积极向社区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
社区还实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,群众自发成立并选举计生监督小组长,自己评选计生诚信户,优先享受贷款、奖励扶持、救济救助、子女成长基金等优惠政策。这不但减轻了社区工作压力,也使计生工作得以良性发展。
喻朝芬总结说:关心群众疾苦,群众就没有怨言;及时化解纠纷,群众就没有疙瘩;用一颗公心对待人和事,就能得到理解和支持;付出真诚和爱心,失足的人定会迷途知返,无理纠缠的人就会害羞退却。
让更多人加入户外锻炼行列
2003年开始,杨格桑和州民政局的同志一起结伴而行,背着背包,带上吃喝,徙步登山;远则30余公里,近20公里左右。他说,改革开放带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物质生活,用健康的身体享受美好的生活是我的理念,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情要靠自己来争取。为了让更多的人走出家门来户外锻炼身体,2007年6 月,他发起成立了全州第一个民间户外运动群众体育团体——甘南州格桑山友协会,大家都愿意以杨格桑的名字命名协会。
随着协会的不断壮大, 2010年,杨格桑又在山友协会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甘南州登山协会。2009年,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244人。协会队伍壮大,活动内容丰富,会员体质普遍提高。会员中年龄最长的是杨格桑,最小的有5个十岁左右的小学生。杨格桑把山友协会打造成集环保、慈善、交友、文化于一身的协会,并视适应情况,采取长、短程与快慢兼顾,远程活动与晨练并举,步行与乘(骑)车结合;州内与州外范围活动等方式,组织开展行走登山锻炼。协会每年举行两次“牧家乐”,他和会员经常到贫困牧民家中和寺院进行慰问,捐款捐物。
坚持宣传践行环境保护
杨格桑坚持宣传、践行环境保护,于2011年7月23日发起成立了州环境保护协会。2009年12月12日协会在户外运动锻炼途中组建成立了“陇原环保世纪行甘南组委会格桑山友环保志愿者(团)”,从会员中推选出了30人作为志愿者。据统计,协会会员共捡拾清扫垃圾5吨多,制止砍伐林木3起,开展宣传学习环保知识3次,印发宣传资料6000份,收回废旧电池100多斤。2012年,协会受到州人大环保委表彰,其中13名会员被被州环保局聘请为全州环境保护监督员。
引领老年人投身文化艺术
甘南州素有“歌舞之乡”之称, 杨格桑发现这里的老年人有着更为强烈的文化娱乐需求。为此,他于2009年9月发起成立了“甘南藏族自治州香巴拉之音文化艺术协会”。协会成立之初,他四处招募人才,物色了20名具有较好较高文化艺术才能的老年人,作为协会骨干,以便带领更多老年人参与文化艺术活动。此后,协会又成立了“香巴拉音乐分会”“希梅朵合歌舞分会”“秦腔分会”和童心艺术团,这些分会各自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艺术娱乐活动。此外,协会还积极开展“文化三下乡”演出活动,分别深入佐盖曼玛、佐盖多玛、卡加曼等乡演出,农牧民观众近两万人(次)。
十几年来,杨格桑为四个协会不辞劳苦、不计名利,为全州经济发展、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。他动员发展会员256名,培养协会领导12人、后续骨干人才86名。2010年格桑山友协会荣获甘肃省体育社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,杨格桑荣获全省体育社团先进个人称号,2013年他又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。会员们都说,参加协会已经成为了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。
解人急困 ,一怀爱意胜妈妈 |
赞党恩情 ,几曲歌声传处处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