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弃不离 慈怀堪诵
惟艰惟忍 大业能成

临江山•中国最美家庭—谢小兰家庭


儿小脑瘫夫又逝,相依母子何凭?毅然逐梦有歌声。文章单指写,天地两心撑。

病体滚球能夺冠,一时世界皆惊。几多风雨壮人生。请君观黑处,盲者正提灯。

       谢小兰家庭,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泰山南路,家庭成员2人。
       陈刚,从一个生活几乎完全不能自理的脑瘫患者,到登上全国冠军的领奖台,不光凝聚了他本人的努力,还蕴含着谢小兰这位普通母亲永不放弃、无私奉献的浓浓真情。
       1980年,陈刚一岁半时,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导致其全身瘫痪。不知流了多少眼泪,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无眠的夜, “我一定要让他站起来!”凭着这个信念,谢小兰不知道跑了多少家医院,咨询了多少专家,她带儿子尝试了针灸、按摩,不断鼓励孩子活动自己的手脚。终于,小陈刚从手脚完全不能动弹到能自己吃饭,能蹒跚而行,而这个小小的进步用了近10年的时间。“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”,只有初中文化的谢小兰重新开始了与儿子一道学习的历程,为了教给孩子正确的知识,总是提前在家先仔细备课把每个问题弄懂,再一字一句教授陈刚。在妈妈的教授下,小陈刚渐渐完成了小学的语文与数学课程。 1990年,刚从西藏当兵转业回家没几天的丈夫因车祸去世,剩下谢小兰独自支撑起这个家。1998年谢小兰下岗,母子俩的生活更加艰难。陈刚开始对电脑产生兴趣,亲戚拿给他的零用钱全买了电脑方面的书。手指无法灵活地敲击键盘,他就只锻炼一根手指。喜欢文学的他还用一根手指在电脑上写文章,四年多时间,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近5万字的纪实作品——《绝世好父母》,以此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。
       2005年,陈刚当上了一名硬地滚球项目的残疾人运动员。陈刚母子又开始了新的圆梦征程。谢小兰在平日里除了要照顾好陈刚的饮食起居外,白天还要陪着他在训练场上辅助练习。陈刚每次抛出去的球,谢小兰都要跑过去捡回来,再交给陈刚,一天不知道要跑多少趟,每天下来母子俩都是挥汗如雨。谢小兰每每看见儿子在高强度训练以后疲惫的样子、受伤的脚踝时心里都如针扎一样,充满了心疼。一天,她试探性地问自己儿子“回家好不好?”,儿子却告诉她“我要成为和妈妈一样坚强的人!”谢小兰听到这句话时眼泪再也忍不住了,他感到了儿子的坚强,也感到了儿子的成长!
       在母子俩齐心努力下,陈刚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硬地滚球锦标赛团体第六名,省第六届残运会个人第一名,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硬地滚球BC3级双人赛金牌。
       从一个脑瘫儿的母亲,到全国冠军的母亲,谢小兰从一个命运坎坷的女人成为让他人艳羡的母亲。就是她,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,一个平凡而善良的母亲,用自己坚强的肩膀,用自己永不放弃的韧劲,用永远积极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,创造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奇迹,帮助脑瘫儿子实现了奥运梦想,绘就了属于他们家庭的精彩画卷。

留言板

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

*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